美国FDA批准CRISPR基因编辑猪用于食品

2025/5/9 10:45:32

来源 | 生物密探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日批准了一种经过基因编辑的猪进入食品市场。这种猪的DNA经过改造,使其能够抵抗一种威胁幼猪生命的呼吸道病毒。这标志着基因编辑技术首次大规模应用于食用动物,未来或将为养猪业带来变革,并有望降低因猪病造成的巨额经济损失。

 
在美国的集约化养殖场中,猪群常常受到一种名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的侵袭,这种病毒会导致幼猪死亡。英国公司Genus几年前便着手利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培育对该病毒免疫的猪。如今,他们的努力获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些抗病毒猪已获准进入美国的食品供应链。

 
此前,获准食用的基因改造动物寥寥无几,原因在于研发成本高昂、监管障碍重重且市场回报难以预测。例如,一种转基因三文鱼历经约20年才获得美国批准,但其生产商AquaBounty最终出售了所有养殖场,仅剩四名员工。不过,近年来监管有所放松,尤其是在基因编辑领域,因为该技术仅对动物自身的DNA进行修改,而非像转基因三文鱼和许多转基因作物那样引入外来物种的基因。

 
Genus公司的这项猪基因编辑项目在技术和科学上都堪称卓越。他们通过CRISPR技术编辑猪胚胎,去除了PRRS病毒入侵细胞所需的受体,从而使猪对病毒免疫。Genus子公司Pig Improvement Company的首席运营官Matt Culbertson表示,这些猪对超过99%的已知PRRS病毒株都表现出完全的免疫力,仅有一种罕见的亚型可能突破其保护。

 
这项研究与2018年在中国引发巨大争议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在科学原理上相似,当时科学家He Jiankui编辑了双胞胎女婴的基因,试图通过去除CCR5受体基因来使其对艾滋病毒免疫。然而,人类基因编辑引发了广泛的伦理担忧,而猪的情况则不同。对猪进行基因改造的伦理争议较小,且其潜在的经济效益显著。如果猪能够抵抗PRRS病毒,每年仅在美国就能减少高达3亿美元甚至更多的损失,因为这种病毒极易传播。

 
在全球范围内,人们主要的动物蛋白来源是家禽,猪和牛位列第二和第三。2023年的一份报告估计,猪肉占全球肉类消费量的34%。全球约有10亿头猪,其中一半在中国,美国以8000万头的数量位居第二。

 
近期,一些关于基因改造动物的新闻颇具娱乐性。一家名为Colossal Biosciences的公司利用基因编辑改造狼,声称使其外观类似于已灭绝的恐狼。此外,一个名为“洛杉矶计划”的生物黑客组织宣称要制造发光兔子,甚至计划创造独角兽。这些项目更多的是噱头而非实用价值,但也展示了基因编辑等新技术与DNA测序相结合后,科学家改造哺乳动物的能力日益增强。

 
利用CRISPR技术抵抗病毒显然具有更高的实用价值。目前,科学家们正致力于使猪以及其他牲畜对更多疾病(如非洲猪瘟和流感)产生免疫力。虽然PRRS病毒不会感染人类,但猪流感和禽流感有可能。如果能够通过基因编辑使牲畜抵抗这些病毒,将有助于降低可能引发危险疫情的病毒溢出风险。

 
Genus公司的抗病毒猪有可能成为有史以来最具经济价值的基因改造动物,也是首个进入食品系统的CRISPR技术成功案例。在该批准消息发布后,该公司在伦敦证券交易所的股票价值飙升数亿美元。

 
然而,基因编辑猪肉真正出现在美国消费者的餐桌上仍需时日。Genus表示,在向美国养猪场推销之前,还需要获得墨西哥、加拿大、日本和中国的批准,这些都是美国猪肉的重要出口市场。Culbertson预计,基因编辑猪肉最早可能在明年进入美国市场。他认为,猪排或其他猪肉产品不需要贴上生物工程食品的标签。“我们目前没有发现任何标签要求,”Culbertson说道。

 
(跳转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