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亿市场不够“卷”,中国功能食品企业瞄准原料出口机会

2024/4/7 13:41:51

来自 | 35斗(ID:vcearth)
作者 | 张玉洁

 

近日,作为农业食品领域的垂直类媒体之一,35斗参加了由美安康主办的“中国创新食品原料开发应用及出海之路”专家对话沙龙,此次活动汇聚了众多食品科研领域的专家学者及行业领军企业代表,共同就如何挖掘本土资源潜力,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食品原料,并积极推动其走向国际市场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当前,我国食品行业已进入了以“安全与健康”为导向的深度转型期,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和营养的日益关注,市场对具有功能性食品的需求正不断增长。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初步统计,2023年我国功能食品市场规模已达3523亿元,2016-202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行业规模稳步增长。

 
从消费端来看,在需求升级的大潮下,C端消费者,尤其是Z世代,他们对健康提升的驱动力更强,更愿意为具有功能的新型食品买单,这也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然而,尽管我国功能食品的市场规模在消费升级的推动下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但其上游的功能食品原料行业却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图:功能食品原料行业痛点,35斗绘制

 

1、产品标准化、量化关系、市场教育和科研验证的四大挑战

 
在与6位行业专家的深入交流中,35斗频繁地听到他们提出“标准不明确、监管不严格、审批门槛高”等问题,似乎这已经成为大家普遍认同的行业难题。

 
在功能食品领域,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消费者和监管机构最为关注的核心问题。并且,功能性食品原料在进入市场之前,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流程。然而,审批流程的复杂性和时长往往会对企业的市场反应速度和创新能力构成挑战。

 
现阶段,我国批准用于普通食品生产的功能性原料种类较少,主要聚焦在透明质酸钠、胶原蛋白、GABA和益生菌等品类,市面上现有的产品功能性较为相似,大多数是以助眠、美容、减重为主要目的。因此,审批门槛高、原料种类少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尽管我国对功能食品原料的准入标准设置得相对较高,但在实际的市场监管环节中仍然存在完善空间,这就使得市场上功能食品原料及其产品的质量标准不一致。

 
“如今,市场上涌现出了许多具有不同功效的新型食品,企业主体有责任确保所生产或销售的产品经过了严格的审核,明确其质量、安全和功效,避免误导消费者或让他们感觉支付了不必要的‘智商税’。” 美国药典委员会(以下简称“USP”)中华区食品高级经理苏丽娜如是说。

 
因此,市场监管宽松与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是功能食品原料及下游市场的挑战之一。

 
对此,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食品工程研发部主任苑鹏博士对此也发表了同样的观点。“一些企业为了缩减成本,可能会采取掺假方式,比如将廉价的提取物与高价的核心成分混合,导致原料的真实性无法得到保障。”

 
悠维食品创始人钟良同样表示,当前市场对于原料的认证标准缺乏统一性和明确性。以蓝莓为例,不同品种的蓝莓其营养价值存在差异,但在市场上往往被统一标注为蓝莓或蓝莓提取物。这种模糊性导致消费者在购买时难以准确判断产品的真实价值和有效成分含量。

 


图片图:蓝莓概念图 *由文心一言AI大模型生成

 

其次,除了监管与产品标准的界限模糊,量效关系不明确也是行业面临的一个难题。苑鹏博士表示,尽管许多原料宣称具有降血糖、降血脂等功效,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研究深度的欠缺或是高昂的成本,这些原料的添加量往往在产品中难以达到预期的体验效果。这不仅让消费者对产品的体验感产生怀疑,同时也削弱了相关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对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在强调功能食品的健康效果时,消费者往往会关注原料中某种特定成分的含量,如蓝莓中的花青素。然而,目前市场上对于这类特定成分的标准并不统一,导致消费者难以判断产品的真实效用。”悠维食品创始人钟良如是说。

 
再次,消费端对于功能食品原料的认知不足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新一代消费者对于健康食品的识别能力越来越强,他们更加注重产品的科学依据和研发数据。但目前市场上对于功能食品原料的科普宣传还不够充分,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缺乏足够的信息支持。

 
最后,宣传推广的合规性也是该行业需要关注的问题。在推广产品时,一些企业可能会使用夸大其词或暗示疾病的宣传方式,这不仅违反了相关法规,也可能误导消费者。因此,原料的宣传推广需要在合规、合情、合理的范围内进行,确保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保障。

 
在探讨原料行业痛点时,苑鹏博士向35斗进一步强调了科学研究在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他指出,当前众多原料的功能与效果尚缺乏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支持,这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由于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产品的开发与市场推广受到了诸多限制。为此,苑鹏博士强调,加强原料的临床和科学研究,提升产品的科学依据和效果验证,是促进行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我们不难看出,功能食品原料行业正面临着原料真实性模糊、量效关系不明确、宣传推广是否合规以及缺乏科学研究和创新等痛难点。具体来说,功能食品原料来源的认证难度大、功效验证机制不健全等因素,也会使企业在提升产品质量和建立消费者信任的过程中面临着严峻挑战。

 

2、政策加速审批与技术创新的双重引自驱动产业变革

 
面对功能食品原料行业暴露出来的种种痛点,从标准界定不清带来的市场混淆,到研发投入不足引发的产品科技含量偏低,再到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损害消费者信心,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挑战着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信誉,也影响着消费者的健康和信任。然而,挑战与机遇并存,正视问题才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在审批层面,2023年,新食品原料的获批速度明显加快。根据食研汇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共有17种新食品原料完成了公开征求意见的阶段,12种原料已顺利获得正式批准。与2022年相比,这一年中成功获批的新食品原料数量实现了显著增长,增长率达140%。

 

图:近5年新食品原料公开征求意见及获批情况
数据来源:食研汇,35斗绘制

 

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监管机构对新食品原料审查效率的提升,也表明了功能食品行业在创新和原料开发方面的活跃态势。

 
在政策层面,我国自2016年起就颁布了多项政策来规范功能性食品的发展。2016-2020年,颁布的政策多为规范性法规,从功能性食品标签、宣传、功能性食品安全等方面对该行业的发展提出了要求。从2021年新颁布的政策来看,我国功能食品中保健食品原料进一步得到扩充。

 
2021年年初,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NHC)发布了《关于蝉花子实体(人工培植)等15种“三新食品”的公告》,正式批准玻尿酸成为新食品原料,可用于普通食品添加。自此,玻尿酸的应用范围从仅限于保健食品原料扩展到更广泛的食品类别,包括乳及乳制品、饮料类、酒类、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糖果、冷冻饮品等,这为食品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和市场机遇。

 

表:2016-2023年国家层面有关功能食品行业的政策重点内容解读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35斗绘制

 

在技术层面,功能食品原料的研发和生产离不开生物工程技术、提取和纯化技术及合成生物学技术等。具体来看,可包含微生物发酵、基因工程、超临界流体萃取和分离纯化等。

 
目前,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合成天然的活性原料是功能食品原料领域的创新热点,如果能通过合成生物技术替代或部分替代植物提取,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而且极具社会意义。不过天然活性物的结构通常较为复杂,合成难度高,仅有少数企业突破了技术藩篱,恒鲁生物即为其中之一。

 
恒鲁生物成立于2018年,在此之前,该团队已经在实验室完成了HMO(母乳低聚糖)的小试成果。鉴于这一重大突破,恒鲁生物创始人方诩决定成立公司,致力于将合成生物学进行产业化。从专利数量来看,恒鲁生物在HMO领域已位居全球第四,在国内则是遥遥领先。

 
“未来5-10年,合成生物学将在大健康产业、化妆品、功能食品和医疗美容等行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高附加值的活性原料生产。”恒鲁生物创始人方诩这样告诉35斗。

 


图片图:功能食品原料破局之道,35斗绘制

 

3、国际化路径下的战鑫发展机遇:原料出海

 

随着功能性食品在我国市场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众多企业陆续涌入这一领域,导致市场饱和度逐渐提高,利润空间受到挤压。

 
并且,国内市场虽然庞大,但随着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企业面临着产品创新和市场拓展的双重压力。出海,便是可有效解决当前矛盾的途径之一。

 
出海不仅可以为企业开辟新的增长点,还能通过国际市场的高标准和严要求,推动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增强品牌的国际竞争力。

 
此前,晨光生物董事长卢国庆也表示,许多中国消费者购买的国外品牌的膳食营养补充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保健食品,其中约80%的原料都产自中国。这充分说明,我国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功能食品原料大国。

 
在此背景下,原料出海已成为功能食品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对于国内企业来说,为了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不仅需要在产品质量上严格把关,还需注重产品的差异化和创新,开发出具有独特功能或优势的产品。

 
目前,国际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同类型产品,许多原料呈现出同质化趋势,缺乏独特性和创新性。对于专注国际品牌的客户而言,在挑选合适的功能食品原料供应商时面临的选择太多。

 
佩笙检测总经理董菁告诉35斗,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符合国际品牌的要求,是一个难题。佩笙检测总经理董菁认为,国内企业应积极寻求突破和创新,通过提升产品区隔度来增强市场竞争力,从而在功能食品原料市场中脱颖而出。

 
同时,他们还需要关注国际市场的需求和趋势,了解国际品牌的采购标准和要求,以便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并获得国际认可。

 
“比如,可持续发展的认证就是国内企业出海的重要一环。这不仅涉及硬性指标,还包括社会责任和管理体系建设等多方面的要求。” 佩笙检测总经理董菁如是说。

 
美安康执行总裁斯榕在中国产品出海方面的经验也颇为丰富,她有着20年美国FDA/USP的工作生活经历,熟悉美国、欧盟、澳新加等国家新食品原料的法规及申报流程,已帮助中国10余款产品申请到美国GRAS(GRAS是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的缩写,被广泛称为“一般公认安全”这一概念是在1958年美国颁布《食品添加剂修正案》时引入)或SELF-GRAS(GRAS 自我声明,由合格的专家组形成对物质安全性的认可,这类GRAS不向美国FDA提交通报,不经过FDA审核,一般不会对外公开),涵盖合成生物学蛋白原料、化学合成原料、植物提取物、菌种等种类。

 
斯榕告诉35斗,中国功能食品原料的国际合作前景非常广阔,从低端大宗原料向高端功能性创新原料发展是必然趋势。不断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不断提高的研发能力、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强和全球市场的需求增长都是中国企业出海的“优质土壤”。

 
“加大创新研发力度,满足市场对新型原料的需求,并获得国际市场准入资格,比如获得FDA GRAS、NDI、欧盟NOVEL FOOD或是澳新FSANZ的认证等,是中国功能食品原料企业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斯榕这样告诉35斗。

 
通过与6位专家对功能性食品原料行业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该行业的发展方向和潜在机遇。未来,随着科技创新和国际化战略的推进,中国功能食品原料行业有望实现更大的突破和发展。

 
同时,我们也期待各位行业专家共同描绘的愿景能够成为现实:希望看到有更多的中国功能性食品原料通过国际认证和审批,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走向世界,成为全球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全世界的行业伙伴一起建立一个健康、可持续、创新的功能食品原料行业。

 
这个愿景不仅是对行业内部的高标准要求,更是对全球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的积极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