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娃哈哈官方发布讣告:娃哈哈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宗庆后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9岁。
宗庆后是中国零售的代表人物,他身上有中国零售从草莽到逐渐规范的发展印记,也有早期一代企业家的野心与局限。宗庆后去世后,人们对他的悼念围绕以下几个点展开:
这也是宗庆后给中国零售留下的遗产。
1994年,娃哈哈第一次在经销商大会上发布联销体体系,是深度分销模式正式登上国内舞台的标志。这也被哈佛商学院视作中国渠道创新的经典案例。
如我们在《从娃哈哈到元气森林:深度分销的红与黑》中所说:
1994年之前,饮料销售模式是「赊销」,先发货后付款,品牌追在经销商身后追讨应收账款。
娃哈哈的联销体协议则规定,每年年底,一级经销商必须把当年销售额的10%作为保证金交给娃哈哈,娃哈哈向其支付高于银行存款的利息;同时,经销商每月进货前必须结清货款。
联销体提高了品牌方对于经销商的话语权,保证大家都有钱赚。也让娃哈哈有了更好的现金流,能够在研发生产和销售端投入更多,同时也基于利益分配、基于经销商的裂变,编织起一套遍布全国的经销商网络,最终到今天覆盖几百万个大大小小的零售终端。
联销体系逐渐演变,成为今天的深度分销网络。
深度分销体系的建立,是一项细致、认真、务实的工作,没有捷径。只要毛细血管一般的零售渠道还在中国零售市场发挥主力作用,任何一个想要覆盖全国的饮料品牌,都或早或晚地要掌握这项能力。
互联网起家,2020年销量迅速提升,2021年提出要「回归传统公司」,2022年在经销商大会上坦言,「依托经销商才是发展我们销售网络才是王道」的元气森林,就是一例。
但也因为深度分销的存在,中国零售渠道长期维持分散状态,至今没有诞生沃尔玛之于美国那样的全国寡头。
15年前的「达娃之争」,则彰显了那一代老企业家的魄力与手段。
1996年,外资入华的背景下,娃哈哈经证券机构香港百富勤的牵线,与法国达能成立合资公司。协议结果是,达能和百富勤成立新加坡金加投资有限公司,在新成立的5家合资公司中均占股51%。娃哈哈一方占股49%。
娃哈哈和达能的矛盾的爆发在2006年。
矛盾点包括,百富勤破产后,达能趁机收购百富勤持有的合资公司股份,实际上成为合资工资的最大股东,这挑战了宗庆后的底线。在合作建立之时,宗提出四个条件:娃哈哈牌子不变、经营管理必须全权委托娃哈哈、不能辞退之前的员工,也不能改变退休职工待遇。
其次,娃哈哈认为以往合作中,达能没有给予承诺的技术支持;并且在娃哈哈之外,入股光明、汇源等同行,尤其是娃哈哈的直接竞对乐百氏。达能则控诉娃哈哈,擅自组建20多个非合资公司,以回避分成。
双方官司20多起,从舆论战打到法律战,时任法国总统萨科齐还曾出面调和,都无果。
2009年,双方达成和解,达能将其在合资企业中所持的51%股份,作价4.5亿美元出售给娃哈哈,就此退出合资企业。
达娃之争被称为改革开放30年以来影响最大的国际商战。这是特定时期的中国企业与外资的亲密接触,也是中国老板给出的中国式解法。
据说,娃哈哈最初在签合资合同时,宗庆后甚至没有一个外部律师,也就意味着可能没有专业人才为娃哈哈把关。签约时,宗庆后也不理解达能与百富勤的关系,所以事后说仍以为娃哈哈是合资公司的控股人。打官司的阶段,娃哈哈也因为经验不足、能力不全,前期输掉了一些舆论战。
但宗庆后的商业诉求又是明确且坚定的——始终与达能硬碰硬;商业嗅觉也是敏锐的——提前注册20多个非合资公司。
尽管路透社评论,达娃之争「让海外投资者对于中国市场的投资风险产生了很大的忧虑」。也有人称「这只是宗庆后一个人的胜利」,但回到当时当地,以宗当时的压力和知识背景,他已经展示了一定的判断力。
中国企业也需要包括「达娃之争」在内的经历积累,以更加成熟、规范地与外资打交道。
关于娃哈哈的发家史,还有一些具有宗庆后个人色彩的传闻。
比如,他的办公室挂着许多地图,上面标记着他去过的地方;过去28年来,每天工作16小时;他的办公室有一双布鞋、一个行李箱、一个行军床,随时准备出差;他每年200天在出差,落地与当地政府交流,走街串巷与当地人交流。
这些细节无从考证,但足以证明宗庆后的勤奋,以及对一线的重视。这符合大家对一个零售大佬的期待,零售很大程度上就是要靠泥腿子。
另外,宗庆后是较早开始做大量铺设媒体广告的品牌,从地方报纸到央视;在公司管理上,他奉行「家」文化,甚至曾骄傲地称自己是一个「开明的独裁者」。
每个人身上都有时代的印记。尤其是那些吃到时代红利的人,可能会有更深刻的时代先进性和时代局限性。宗也一样。
宗庆后生于1945年,他的青春读物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作为企业家的成功毫无疑问首先是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时代红利,其次才是包括敢闯敢干等在内的个人品质。
宗庆后的后半生,是中国饮料从野生走向相对规范的开始。他所踏入的零售行业,是贴身肉搏最激励的赛道之一,也是市场经济最先萌芽的领域之一。
宗庆后值得借鉴的,不是具体的方法,而是如何在当时的时代选择了适合当时的做法。现在营销环境在变,分销方式在变,国际商战的条款在变,但是找方法的思路是不变的,一个企业对企业家的精气神和韧劲的需求也是不变的。这是无论任何时代、任何领域的领导者,都必备的素质。
这是我们今天仍在讨论宗庆后的普遍意义。
来源 | 窄播
©2021-2024 FFI All rights reserved.上海智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3014686号-2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