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基饮料整体陷入发展瓶颈?维他奶、六个核桃、Oatly们业绩“一言难尽”

2023/11/29 14:11:34

 

从整体大盘来看,植物基饮料市场如今正面临发展瓶颈。

 

阿里平台2021至2023年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植物基饮料市场整体与去年同期持平,年同比增速仅为2%。

 

另外,马上赢从2019年到2023年,连续五年收集了饮料市场在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的热门品类的销量占比变化趋势,也可以看到植物蛋白饮料呈现出连续五年逐年下滑的态势。

 

而来自上市公司的业绩报告,则更能直观体现植物基饮料市场增长放缓的现状。

 

财报数据的“AB面”

 

11月21日,维他奶发布了2024财年中期业绩(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报告期内,维他奶实现收入33.91亿港元,同比减少7%,撇除汇率影响及2019冠状病毒病相关政府补贴则下降3%。

 

值得指出的是,维他奶在中国内地市场仍显乏力,2024财年中期的收入以当地货币和港币计算分别下跌6%及11%,明显不及当期香港业务收入增长4%的表现。

 

 

同时,在植物基赛道上一度风光的燕麦奶巨头Oatly,近两年在中国市场的增长态势也明显放缓。半年报显示,Oatly上半年实现收入3.9亿美元,同比增长13.8%,实现净利润亏损1.6亿美元,在2020年到2022年,Oatly的年增速分别为106.5%、52.6%和12.3%。

 

 

实际上,从2019年至今,OATLY已亏损超过6.41亿美元。

 

而核桃奶饮料“六个核桃”母公司养元饮品的财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30.02亿元,同比增加9.1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9.12亿元,同比增加31.41%。

 

从业绩数据看,养元饮品的营收与净利润较之2022年实现了较大增幅,但这是与“特殊环境”下的2022年同比实现的“低数增长”,与2021年上半年营收34.1亿元、净利润11.6亿元的营利规模相比,仍然还处于继续“恢复元气”的过程中。

 

据新浪财经报道,根据招股书数据,2016年养元饮品总销量约为98万吨,2022年约为60万吨,6年时间销量减少约四成。而根据年报披露,2022年公司植物蛋白饮料产能合计达到了148万吨,简单估算,养元饮品产能利用率约为41%,超过一半的产能处在闲置状态。

 

 

另外,主营椰汁、杏仁露的欢乐家和承德露露,近两年的经营数据也难言“亮眼”,增势也明显放缓。

 

有业内人士认为,植物基饮品营收持续下滑与行业背景有关。根据头豹研究院数据,动物蛋白饮料市场规模2017年以来一直保持增长,植物蛋白饮料规模则从2016年起就陷入停滞。这种停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牛奶的普及和下沉,挤占了一部分植物蛋白饮料市场空间。

 

步入“进阶发展”周期

 

事实上,得益于消费升级,植物基食品风潮的兴起,植物基饮品赛道仍然充满机遇。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报告,2016年-2019年,中国植物蛋白饮料市场规模分别为1166亿元、1141亿元、1200亿元和1266亿元,增长相对缓慢。但随着年轻消费群体消费观念的改变,预计未来几年该行业将迎来爆发,年均增速有望达到20%以上,2025年或将突破3000亿元。

 

 

另据天猫新品创新中心发布的《2020植物蛋白饮料创新趋势》,2020年植物蛋白饮料行业迎来爆发,销售额增长率达到965%,销量增长率达到1810%,购买人数增长9倍,远超其他饮料品类。

 

但为何近两年相关企业的经营数据却没有体现出“放量”的趋势?

 

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三年特殊情况影响,亦有大批实力挑战派入局这一赛道导致竞争加剧所致,同时机遇植物基饮品本身特有的品类属性,决定其发展态势呈现出“文火慢炖”的渐进式发展。

 

比如,相对于瓶装水、碳酸饮料、茶饮料、果汁等受众面宽的常规品类,植物蛋白饮料具有超高的市场集中度和明显的地域特色。植物的差异化特性意味着其饮料制品产地被局限在某些特定地区,比如盛产椰果的海南、盛产野山杏的承德以及盛产核桃的衡水。这样的地理分布极易形成“占地为王”的格局,以养元饮品为例,其在核桃乳市场的市场份额就曾长期维持在80%以上。

 

 

有业内人士表示:“不管是养元饮品还是承德露露,都是扎根于庞大饮料市场下的‘裂缝市场’”。简单来说,就是大型企业容易忽略的某些小众或细分领域,细分到这个行业已经很难再容下第二个巨头。

 

裂缝市场的好处在于,早期入局者可以凭借资源优势形成垄断,不断巩固自身护城河。但随即带来的影响也显而易见,比如行业规模太小以至于难以开拓新的边界,难以实现产品创新。所以我们看到,六个核桃在占据了多年的市场C位之后,经典的蓝白铁罐早已让消费者产生审美疲劳,产品老化也是不争的事实。

 

不止是六个核桃,包括承德露露、维他奶、椰树等植物基饮品品牌,都在各自的舒适圈内“养老”,它们都面临着产品结构单一、创新能力弱的问题。如承德露露,其营收的绝大部分都是来自杏仁露产品,而椰树近年来在产品品类创新方面未见突破。

 

从财报也能看出,植物蛋白饮料企业近几年在研发方面投入并不大。根据承德露露财报显示,2020年承德露露的研发投入金额仅1098.14万元,同比下降19.77%,占营收比例仅0.59%,研发人员数量与上年相比减少8人。刚刚上市的欢乐家,2017年-2020年的研发费用分别为86.47万元、292.63万元、75.82万元、109.52万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0.07%、0.22%、0.05%、0.09%。

 

另一方面,以Oatly为代表的植物基饮品新势力,在国内市场也还需要更多时间来证明自己。

 

比如,Oatly进入中国市场选择了侧重B端经营的销售策略。因此,餐饮渠道是Oatly燕麦奶倚重的销售渠道。

 

 

但从2022年开始,OATLY约75%来自B端餐饮渠道的亚洲收入受到疫情影响很大,OATLY不得已从今年3月末开始做社区团购,转战线上渠道,积极寻求C端新出路。

 

因此,当前植物基饮料市场就出现了这样的现状——老牌的植物蛋白饮料市场创新力不足,而新兴的植物蛋白饮料品牌渠道力较弱,虽然植物蛋白饮料市场前景广阔,但如果做不出难以复制的特色,突破目前同质化严重的现象,任谁都很难做出成绩。

 

对此,资深消费品投资人吴晓鹏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就表示,目前多数传统的植物蛋白饮料企业是在透支自己的品牌力和渠道力,创新性的产品、方法、理念很难从既有创始人和管理层中诞生,如果再不彻底改革,变化的市场将是传统企业发展的天花板,也是新兴品牌建立的大机遇。

 

来源 | 食评方